在生态园林设计里,雨水花园是处理雨水、改善环境的实用方案。它能把雨水收集起来循环利用,还能美化环境。接下来就从原理、案例和施工要点三个方面,讲讲雨水花园到底怎么回事。
一、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
雨水花园说白了,就是通过特殊设计,让雨水实现自然渗透、净化和储存。它的结构一般分好几层。最上面是种植土层,用来种各种耐水湿、净化能力强的植物;下面是填料层,由不同大小的砾石、沙子组成,像个天然的过滤器,能把雨水中的杂质、污染物过滤掉;最下面还有一层排水层,用大颗粒砾石铺设,要是雨水太多,就通过排水管道排走,防止积水。
下雨的时候,雨水落到花园里,先被植物的叶子、枝干拦住一部分,这叫截留。剩下的雨水渗进种植土层,土里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能分解、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。接着,雨水穿过填料层,进一步过滤,最后干净的雨水渗到地下,补充地下水,或者储存起来用于灌溉。这样一套流程下来,雨水得到了处理,还能节约水资源。
二、雨水花园的实际案例
(一)某城市公园雨水花园
在一座城市公园里,设计师在低洼地带建了雨水花园。花园里种了菖蒲、芦苇、美人蕉这些水生植物,它们不仅能吸收雨水中的氮、磷等物质,还能开出漂亮的花。雨水花园周围用鹅卵石铺了一圈,既美观又能防止水土流失。每当下雨,雨水顺着周边的排水沟流进花园,经过植物和填料层净化后,多余的水通过地下管道排到附近的景观湖。这个雨水花园不仅减少了公园的内涝风险,还成了游客喜欢拍照打卡的景点,给公园增添了生态美感。
(二)住宅小区雨水花园
有个住宅小区在楼与楼之间的空地上建了小型雨水花园。花园里种了矾根、紫花地丁等耐阴植物,因为这里阳光照射时间短。这些植物不仅能净化雨水,还能美化环境。雨水花园和小区的雨水管网相连,下雨时,雨水先流进花园,经过处理后,储存的雨水用来浇灌小区的绿化植物,一年能省下不少水费,同时也让小区的生态环境更好,住户满意度大大提高。
三、雨水花园的施工要点
(一)选址与规划
选址很关键,要选地势相对低洼、容易汇集雨水的地方,比如道路旁边、建筑周围的低洼处。规划时,要考虑雨水的流向,保证雨水能顺利流入花园。还要测量好面积,一般根据周边汇水区域大小来定,比如每 100 平方米的汇水面积,对应建 10 - 15 平方米的雨水花园比较合适。
(二)材料选择
种植土要选透气、保水、富含有机质的,这样植物才能长得好。填料层的砾石、沙子要干净,粒径大小有讲究,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变大,一般上层用 5 - 10 毫米的砾石,下层用 20 - 40 毫米的砾石。排水管道要用质量好、不容易堵塞的,管径根据预计的雨水量来确定,一般在 100 - 200 毫米左右。
(三)植物配置
优先选本地的水生植物和耐水湿植物,它们适应本地环境,成活率高。比如在南方可以选再力花、梭鱼草,北方可以选千屈菜、马蔺。植物搭配上,高低错落,既要有高大的挺水植物,也要有低矮的地被植物,像香蒲和麦冬搭配,既能保证净化效果,又有美观的视觉效果。
(四)施工过程
先按照设计图纸挖好坑,深度一般在 60 - 100 厘米,坑底要平整。然后依次铺设排水层、填料层、种植土层,每层都要压实,防止塌陷。种植物的时候,按照设计的布局摆放好,种完浇透水。最后安装排水管道,和周边的雨水管网连接好,做好接口处的密封,防止漏水。
雨水花园是生态园林设计中实用又环保的好方法。了解它的原理,参考成功案例,掌握施工要点,不管是城市建设,还是小区绿化,都能打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雨水花园,让雨水变废为宝,为生态环境出一份力。